6 min read

Python 上下文管理器

0X00 使用 with as 语法

我们写程序经常会操作文件,我们都知道写文件要 open/write/close ,尤其是 close ,没有的话文件就会出问题(有些内容在缓存里,没写入磁盘)。不过我们现在写文件应该没什么人这样写了,都是用with open('filename', 'w') as f的方式来操作文件了。如果说这样做的好处,那多数人都会说“不用手动关闭文件了”,错肯定没错的。

上下比起来,上面的方式不仅多了一点点代码,而且随着中间逻辑代码变多,很可能会导致最后忘记 close,从而引发 bug。

0X01 这就是上下文管理器

上面 with xxx as xxx 的调用方式就是在调用上下文管理器。简单来说上下文管理器就是:在执行你编写的代码(with xxx as xxx后面那坨)之前,操作一波;再在你编写的代码执行完后,操作一波。我们简单理解一下就是在 with open('file_name', 'w') as f 内层缩进的代码执行完成后自动帮你执行了f.close()(当然没这么简单,有兴趣可以去看一下 open 的源码,但是大体逻辑是这样的)。

0X02 自己实现一个

说了半天,咱们自己来实现一个上下文管理器好了。自己实现一个上下文管理器跟实现一个其他东西不太一样,不用继承任何东西,就像实现一个迭代器一样,只需要满足自己的协议(也就是上下文管理器协议)就可以。而且好在这个协议极其简单,实现一个类只需要满足满足两个方法就可以:__enter____exit__。我们先来写个 demo 试试看。

#!/usr/bin/env python3

class CustomProtocolConnection:
    def __init__(self, host, port):
        print('假装开始连接, ', host, port)

    def __enter__(self):
        print('进入了 __enter__')
        return self

    def __exit__(self, exception_type, exception_value, exception_traceback):   # 这个定义是固定的,必然接收三个参数
        print('进入了 __exit__')
        self.close()    # 没有定义,只是断开连接
        return True

    def push_data(self, data):
        print('假装在推数据:', data)

    def pull_data(self):
        print('假装收到了数据:', 'hello,world')


if __name__ == '__main__':
    with CustomProtocolConnection('127.0.0.1', '2333') as conn:
        conn.push_data('hello, world')
        conn.pull_data()

然后我们来看一下执行结果

首先进行了常规的实例化;实例化之后执行了__enter__;然后执行我们自己编写的代码块;退出代码块之后执行了__exit__。我们可以看到上面定义__exit__的时候带了三个参数,看名字也看出来了,第一个参数是异常类型、第二个是异常的值(也就是错误消息)、第三个是异常的错误栈。如果我们在 with xxx as xxx 下面的代码块中出现异常了,那么异常会被捕获并传递到__exit__这里来,你可以根据情况来处理。这里不再展示具体如何处理异常了,大家可以手动触发异常然后在__exit__里打上断点来调试一下,很容易就能知道这里是怎么用的了。

实现一个上下文管理器不一定非要是类,一个函数照样可以(废话,with open() as f 不就是一个函数嘛)。我们可以来编写这样一个函数

#!/usr/bin/env python3

import contextlib


class CustomProtocolConnection:     # 一个本来就有的类
    def __init__(self, host, port):
        print('假装开始连接, ', host, port)

    def push_data(self, data):
        print('假装在推数据:', data)

    def pull_data(self):
        print('假装收到了数据:', 'hello, world')



@contextlib.contextmanager      # 用 contextmanager 装饰器使这个方法成为上下文管理器
def connect_2_server(host, port):
    conn = CustomProtocolConnection(host, port)
    print('进入了 __enter__')  # 并不是真正的 __enter__ 方法,但是有同样的效果
    yield conn
    print('进入了 __exit__')   # 同理,并不是真正的 __exit__ 方法,但是又相同的效果


with connect_2_server('127.0.0.1', '2333') as conn:
    conn.push_data('hello, world')
    conn.pull_data()

一个带有 yield 的函数是一个生成器,不过因为 contentlib.contentmanager 装饰器的作用,使它现在是一个上下文管理器了。以 yield 为界限,yield 之前的内容可以理解成是 __enter__ 方法,后面的可以理解成是 __exit__ 方法,由 yield 返回的那个值就是我们 with connect_2_server as conn 的 conn 了。我们来看一下这坨代码的运行结果,可以看到跟上面的效果是一样的。这两种方式其实是适用于不同的场景的,第一种直接编写 class 的方式适用于从零开始实现一个东西,这种就可以直接将其定义为上下文管理器,用起来比较方便;第二种通过装饰器实现一个额外的 function 的方式适用于在现有的代码块基础上实现上下文管理器,可以做到不侵入现有代码还实现所需功能的需求。

0X03 什么时候用

现在搞明白上下文管理器是什么了,也知道自己怎么才能实现一个上下文管理器了,那么什么时候才会用到这种东西呢?其实我们的操作很多时候都是可以用到的,只不过这个东西从来都不是必须的,很多情况下大家都绕开或者用了更麻烦一点的方式实现了。

首先,就像上面的自定义协议的通信一样,先要连接最后断开的情况就可以使用这种方式;比如要发起一大波 HTTP 请求,但是需要登录,就可以用这种方式实现自动登录和自动注销;再比如做数据统计或者导出,开始前要将数据整理一波,统计导出结束后再将结果邮件发送到指定邮箱,这种也是可以的。